职称论文发表范文
摘 要: 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能够肩负复兴民族大业青年一代的重要基地,课程思政教育是“育人为本”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在专业课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意义重大。以“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这门课程进行思政教育改革探索,从高校开展思政 教育的必要性、金融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来阐述该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以具体案例分 享的方式,从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式创新三个方面介绍本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以期对金融专业的 课程思政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8531( 2022) 06-0038-03
一、相关背景介绍
立德树人作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对教育工作者质的规定。2014 年,上海各高校率先探索并实施了“课程思政”改革。2016 年 12 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如期召开,成为各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推动力,该会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1]
在全球金融无国界的今天,金融领域的任何创新都会非 常快速传遍全球,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也会使一国的金融体 系变得越发脆弱和易受影响。2008 年次贷危机以后,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再不是新鲜事物,以系列《巴塞尔协议》为 代表的世界金融监管秩序的建立标志着新的金融时代已经 来临,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抓住这次机遇,积极 参与到国际金融监管秩序建设中去,借鉴和引进国际银行业 先进经验,结合我国银行业发展实际,加快我国金融业发展 和改革,是国家对当代金融新青年赋予的时代使命。金融专 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金融学科基本理论和概念,还必须放眼 世界,立足全球,以远大的胸怀和爱国的热情为国家建设时 刻做好准备。因此,在当今国际金融形势越来越复杂的情况 下,通过“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这门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显 得尤为紧迫。
本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索形成金融领域课程思政素材, 可以充实金融专业思政教育体系,其思政课程建设活动的开展,可以对其他专业课程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把思政教育融入具体专业知识讲授中,对于帮助学生把握我国金融发展新特点和新形势,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有着现实意义。
二、课程思政改革思路
( 一) 以立德育人理念推动教学目标改革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是金融学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思政改革以理论知识目标 + 实践技能目标 + 思政教育目标( 以下简称“三标”) 三者相结合的指导方针设置课程教学大纲,指导具体教学[2]。课程建设以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使教学中涵盖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譬如,该课程在介绍商业银行的基本性质及作用过程中,可以上升到商业银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和社会责 任,去掌握“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具体内容。引导学 生主动思考为什么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的首要考虑目标,这是 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要求。商业银行为什么不可以 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去开展业务,其根本原 因在于它的经营特权和垄断地位,即唯一可以吸收公众存款 的合法机构,这是受国家保障的,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商业 银行在经营中优先保证社会功能的实现。任何一个社会实 体产业,只有服务社会、反馈社会、贡献社会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机构个体还是个人个体,只有在 保证系统资源配置最优的前提下,才能够从既存系统中获得 持续的利益,只有国家强大,社会发展,每个独立的个体才能 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
而商业银行如何在实际的经营中把握安全性,并无固定的方法可循,外界环境的改变可能会使原本安全的业务也存在不确定性。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理解这一点可以通过实际的案例来进行引导,以 2020 年初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为例,在金融活动中,任何不确定的因素都有可能引发风险,商业银行安全性经营原则要求通盘考虑各种情况,不能忽略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要坚持“金融无小事”的经营理念。继续向外延展,互联网金融为什么会引发巨大的金融暴雷? 本质上还是没有正确处理好这“三性”之间的地位关系。要鼓励学生多进行社会调研,积极关注社会金融热点, 用专业角度进行分析,保持理性思维,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正确理解党中央的各项政策方针。
课程目标的改革就是要做到对每部分的知识内容都采用这“三标”做指导进行课程设计,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整 个教学过程,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无声”化为“有声”,让 大学生从“被动式接收”转为“主动式体验”,提升整个教学 活动的层次性、动态性与可持续性。
( 二) 以育人实践创新推动教学内容改革
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不是简单提炼一些思政观点,而是把 思政的元素融入到实际教学内容中去,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 学生的思政教育。本文提出的教学内容改革主要从教材选 定、教学方案设计两个关键面进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入了大量国外优秀教材,经济金融类教材更是占据中国商科类专业教材的半壁江山,国外丰富的经济发展实践弥补了我国金融发展起步晚、市场发展不完善、环境不成熟等导致的成熟教学案例缺乏这一缺陷。借鉴国外发达市场经验,对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术水平有重要作用。但是国外经典教材往往以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实际为背景,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很大的不同,青少年正处于知识积累和兴趣培养阶段,对国外新鲜事物自然有极大的热情, 但是大学生同样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基本没有踏进社会,相对匮乏的社会经历使得大学生很难正确看待国内外金融发展差距,导致部分学生盲目照搬国外理论,滋生崇洋媚外的心理倾向,偏离了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方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跨国学术交流也更为频繁,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西方意识形态往往会作为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附属品肆无忌惮地渗透到高校中,直接影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
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主要培养阵地,高校的 根本任务和主要职能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 栋梁。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年轻人决定国家和民族的 未来[3]。因此,思政课程改革第一步就是在教材的征订和编 写上必须杜绝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尽量从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和建设工程 1 教材库中去挑选教材,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主张根据思政教育需要自编教材,立足我国实际,一切 以国情出发。“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这门课涉及的诸多经 典理论和方法体系都是以国外先进国际银行业的发展为基 础形成的,在教材的编写中就要以中国发展为主,参考国外 为辅,做到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同时紧扣中国发 展实际,激发学生关注中国现实,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角度 去看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如何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在教学大纲和教材基本确定以后,教案和讲义中深挖思 政案例和融入点成为最重要的部分,这是一个持续的系统性 的建设过程,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提炼、积累,最终形成体 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分基础篇、理论篇、风险管 理篇、发展趋势篇[4]。针对基础篇中“商业银行导论”,可以 通过剖析名人语录的方式融合思政教育。譬如,可以以邓小 平“金融棋活,全盘皆活”思想作为思政契合点,让学生明白 银行是特殊的金融行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银行的稳 定和发展不仅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且关系到社会 的正常运转,在银行业务实践中应该以安全性为第一,企业 的社会责任高于一切,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银行职业道德标准,自觉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针对理论篇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导论”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两部分,可以从介绍历史背景的角度在“国际银行业监管”这个部分找到契合点。通过讲述我国严格遵守并执行国际金融监管条例,而且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严格执行巴塞尔协议三的国家之一这一事实,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大 国情怀和担当,增强民族自豪感。而针对我国银行业资本监 管标准高于国际标准这一知识点要适时解释原因,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金融体系脆弱,高的资本监管要求有利于减少银行经营风险,保证金融稳定发展,关乎国家金融安全,要正确看待和理解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理解国家政策,从理性的角度激发对祖国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针对风险管理篇中“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汇率 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这些章节,可以结合 历史事件找到思政契合点。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的国家总体 安全观,向学生解释“金融,国之利器”所代表的含义。当前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既面临重大历史发展机 遇,也面临风险挑战。在教学中可以以 20 世纪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为分析基点,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阐述金融 安全的重要意义,金融战役是一场无国界、无硝烟的隐形战 役,我们作为未来的金融栋梁,必须把努力捍卫国家金融安 全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以 1998 年金融风暴中香港在中央领导下进行的货币阻击战取得最终胜利这一历史,让学生感 受到祖国强大、党中央统一领导的重要性。通过这种类似的 一正一反的案例,对比分析、深层剖析,让学生在掌握金融风 险的特征、应对策略中树立正确的金融发展观。以上千家金 融平台“暴雷”给全社会带来的深重影响、人民财富带来巨 大损失这一事实,告诫学生正确对待金融创新,必须以谨慎 的态度从事金融活动,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的根本原因,知晓任何创新都会付出代价,不能因为金融灾难就全盘 否定国家相关政策,要客观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提出对策和 建议,不可人云亦云,针对社会甚嚣尘上的各种不利于国家 金融发展的言论以及金融发展所犯的错误,必须立足中国国 情,结合实际客观分析其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根 本。
( 三) 以育人方式创新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以实践推动教学手段的创新。新媒体拓展了教育渠道,丰富了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可以加大对网络技术的应用力度,把声音、图片、文字、 影像结合在一起,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努力探索易于学生接受的“新颖、时尚”的思政教育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通过新媒体,实现跨区域实时探讨、交流,逐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立体化”[5]。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综合实力人才,服务社会、服务实践是其落脚点。在专业课 中开展思政教育就必须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研,体察民 情,洞悉社会发展变化,不仅从“输入”层面注重学生综合实 力和思想道德的培养,更从“输出”角度完成对学生思政教 育效果的检验。应该积极为学生对接社会实践平台,为学生 搭建“可互动、可操作”的教育实践平台,构建多维教学模 式,让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实现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阵地。
结合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学目标体系变革要求,构建多 元化过程评价体系是思政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评 价标准上,将传统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实习企业评价 等结合起来; 在评价内容组织方面,不仅要能够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考核,更要将思想道德考核内容纳入 进来; 在评价实现形式上,以传统的课堂表现 + 期末表现形式为主,外加课外表现,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课外表现评价的实施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鼓励学生自觉分享对各 银行业务经营活动的观点,通过大家的分析评论发现在学习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时调整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时弥补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不足。
三、结束语
金融是一种应用性极强的社会科学,金融领域的各种事件和现象唯有正确引导,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才能让金融这个国之利器更好地服务社会,创造价值。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思政改革力求从银行业务经营 与风险管理的角度让学生了解我国金融发展现实,培养学生 金融职业道德,学会平衡自我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三 者关系,自觉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维 护国家稳定,坚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教高〔2020〕3 号) 的通知[EB / O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06-01.
[2]刘佳,陈芳,曲冰洁,李研博.《电气控制系统及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 中国设备工程,2021 ( 8) ( 上) : 220—221.
[3]于婷婷,徐永健. 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大学生的渗透及危害[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 ( 12 ) : 73—74.
[4]李志辉. 商业银行管理学( 第三版) [M].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10.
[5]孟芳芳,李晶,刘长锴. 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改进途径简析[J]. 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 ,2021( 8) : 36—37.
Explora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and Operation”Course
LI Qin
( School of Business,F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ianjiang 350506,China)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n important base for the country to cultivate young people who can shoulder the rejuve- nation of the national caus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education-oriented”for higher educ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mbod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to estab- lish a correct view on life,world and value in a silent way in daily teach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with the course of“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and operation”,and expounds the purpos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 tion reform of the course from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theo- 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financial professional cours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sharing specific case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idea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from three aspects of curriculum goal setting,curriculum content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in order to play a valuable rol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finance specialty and promot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and oper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