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7天职称论文网! 

热点推荐词:

职称论文发表范文

基于2011―2020年CNKI的文献分析我国健康产业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2-04-25 13:13:58    

摘要: 目的 基于近十年的文献分析,把握我国健康产业研究现状,分析研究不足,前瞻研究趋势。方法 在CNKI 以“健康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为双主题词,选取2011―2020 年的文献进行高级检索,以检索到的1 170 篇学术期刊为样本文献,分析我国健康产业领域的核心研究者、研究机构、年度发文趋势、主要和次要主题,把握近十年健康产业研究动态。结果 从年度发文来看,2017 年健康产业研究达到近十年的峰值,随后小幅回落;从研究质量来看,核心期刊发文量不足4%,但在2020 年后出现了学科交叉研究,研究质量明显提升;从核心研究者和研究机构来看,研究比较分散而孤立;从研究主题来看,主要主题表    现出比较好的向心性,前三位的分别是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和大健康;次要主题分布比较均衡,健康服务业、医疗健康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养老产业、中医药健康产业等出现频次较高,但一些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研究不足。结论  “十四五”期间, 我国健康产业必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引领新一波经济发展热潮。未来健康产业研究应当在定性研    究的基础上加强定量分析,拓展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研究,丰富研究方法、研究范式和研究路径,加强研究合作交流和多学    科互动,促进我国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健康促进; 卫生保健部门; 健康产业; 文献分析; 研究趋势 

Research status, hotspots and trends of health industry in china:literature analysis based on CNKI from 2011―2020

JIANG Qingdan,CAI Shuangyan,JIANG Yijiao,ZHANG Zhe

Author Affiliation: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Liaoning 11084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grasp the research status, analyze the limitations, prospect the trend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health indus‐ try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in recent ten years.Methods With the subject terms of "health industry " and "big health indus‐ try",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CNKI database from 2011 to 2020 was selected for advanced retrieval, and 1 170 academic journals were included sample literature to analyze the core researchers, institutions, annual publishing trends, main and secondary themes in the field of domestic health industry to grasp the research trends in the past decade.Results From the annual publication,  the research on health industry reached its peak in 2017, and then declined slightly. In terms of research quality, the proportion of core journals was less than 4%, but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has emerged since 2020 and the research quality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researcher and institution, the research was relatively decentralized and isol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topics, the main themes showed good centrality. The top three are health industry, big health industry and big health. The dis‐ tribution of secondary themes was relatively balanced. Health service industry, medical health industry, biomedical industry, pension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industry occurred frequently. But research on new formats and models of health indus‐ try were insufficient. Conclusions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health industry will surely lead a new wave of economic boom in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double-cycle. Future research on health industry should strengthe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expand the research on new formats and models, enrich research methods, re‐ search paradigms and research paths, strengthen 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multi-disciplinary interaction,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alth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s: Health promotion; Health care sector; Health industry; Literature analysis; Research trend 

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健康产业持续关注,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尤其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擘画了2030 年健康产业的体系建设和发展目标,确立了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健康产业市场潜力不断显现,投资热情高涨,学界研究数量逐年攀升,质量不断提升,学科交叉不断显现。为了能够对我国健康产业近十年研究现状做一概览式的总体分析,本研究利用CNKI 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度挖掘,通过核心作者、核心研究机构、年度发文趋势以及研究主题等的分析,在全面把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前瞻未来健康产业研究趋势。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在CNKI 以“健康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为主题词,选取 2011―2020 的文献进行高级检索,只分析学术期刊部分,剔除学位论文、报纸等,共获取1170 篇文献。

利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核心作者和核心研究机构,展现国内健康产业领域中的核心作者集群、权威研究机构及其合作和交流关系;分析年度发文趋势,归纳前十位的主要主题和次要主题,进一步阐 释“健康产业”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变迁。

2      总体情况分析

2.1       文献数量时区分析 2011―2020 年,健康产业年度发文数量在2017 年前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 年达到峰值,之后文献数量有所回落,但仍高于 2016 年以前。健康产业研究与国内健康产业市场发展和实践需求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较强的政策依附性。2017 年健康产业研究数量增幅明显的直接推动力量是 2016 年国家卫生与健康大会的召开以及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推动了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动以及健康产业实践业态的丰富激发了学界研究的热情。

2.2       研究质量分析 2011―2020 年,健康产业发文数量1170 篇,其中核心期刊51 篇,EI 论文1 篇,CSS‐CI 论文 10 篇,核心期刊发文量占比 4%。核心论文出现在研究前期20112014 ,此阶段主要是因为健康产业研究初期,选题新颖,基础性研究居多, 发文质量较高;另一个阶段是 2020 年,健康产业研究日渐成熟,出现了多学科交叉研究,核心论文发 文量较多。从近十年健康产业研究领域的 10 CSSCI 论文来看,10  CSSCI 论文中 7 篇发表于

2020 年,其余3 篇为2011 年和2013 年。近十年进健康产业研究理论不断丰富、实证研究方法不断拓 展,统计数据不断完善,促进了研究质量的提升。从CSSCI 论文的他引率来看,他引率不高说明健康产业领域的研究相对比较独立,相互之间的借鉴和 交流不多。健康产业领域的研究和健康产业的发 展一样,在经历了近十年量的发展和研究的摸索 后,进入到质的提升和内涵发展的阶段。见表1。

2.3       核心作者和核心研究机构分析 

健康产业研究为典型的应用研究,加之健康产业本身内涵和外 延非常广泛,因此,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医药卫 生、文化体育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都可以找到健 康产业中的某一个点进行研究,故研究者比较分 散。发文量最高的前 8 名作者分别是: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的翟俊霞和上海交通大学健康管理与 服务创新中心的鲍勇各 4 篇;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张车伟,天津大学的魏巍和浙 江省发改委的焦旭祥各 3 篇;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的宫保杰、云南中医学院的徐颖剑和国家卫生计 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王昊各2 篇。从核心作者分布来看,比较零散,相互之间的合作较少,基本是 同一个单位的作者之间的合作,几乎没有跨部门、跨地区的研究合作1。见表2

通过阅读核心作者的文章,发现大多研究者都是由点及面,根据所在地区健康产业发展研究延伸到对整个产业的分析,大多为对策研究。王昊等对国际和民族地区健康产业的现状进行研究2;翟俊霞和宫保杰等主要致力于环京津地区健康产业发展研究3;浙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焦旭祥作为

          image.png 

2.4       研究主题分析 根据研究主要主题和次要主题的出现频次,分析 CNKI 前 10 位的主要主题和次要主题,可以了解我国近十年健康产业研究的内生逻辑和演进规律。主要主题表现出比较好的向心性,出现频次前三位的分别是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和大健康,具有绝对明显主题优势。次要主题中分布比较均衡,健康服务业、医疗健康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养老产业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分支出现课题组负责人从发展规划和发展路径的角度聚焦浙江省健康产业的发展对策4;天津大学的魏巍从政策工具分析的角度对京津冀的健康产业发展路径予以总结5;徐颖剑聚焦云南省的中医药健康产业,分析云南中医药健康产业的人才培养。其中也有健康产业的宏观分析,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频次较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健康产业以及从 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视角而出现的智慧医疗和健康 保险出现频次也比较高,但一些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研究不足。 见表4

表4 主要主题和次要主题排序表

 image.png

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张车伟从产业发展的实际中总结经验,探讨大健康产业的属性、范围和规模测算,为健康中国的发展提供思路方法[6-7];上海交通大学健康管理与服务创新中心的鲍勇结合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分析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不足,从提升全国健康意识、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化和发展针对不同人群的多元化健康产业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8-9]。

image.png

健康产业的研究机构以全国医药高等院校、财经院校和卫生健康系统直属的研究院所居多。发文量排在前10 名的机构分别为: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10 篇,云南中医药大学9 篇,天津中医药大学8 篇,浙江省发改委8 篇,西华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各7 篇,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6 篇,中国医科大学 5 篇。整体上研究机构与作者所属地域健康产业发展情况

3    近十年国内健康产业研究回顾

国内健康产业研究大致从2000 年左右开始,前十年的研究数量较少,热度不高,主要是在市场推动下和学会组织下的健康产业研究。此时,健康产业还没有完整的概念体系,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健康食品和保健品,二是老龄化背景下的健康养老,三是以“健康体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狭义的健康管理。2004 年中华医学会组织了第一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2007 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成立,国内健康产业研究走向规范化和学术化的道路。

从 2011―2020 年近十年是我国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健康产业研究数量不断激增,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的十年,这十年健康产业的研究更多的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的应用型研究。这一阶段又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 2017 年之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基于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而提出的对策建议,既包括国际经验借鉴[10],也包括国家层面[11]和地区层面的发展对策研究[12]。这一阶段人们对健康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这一观点达成共识,同时医养结合、健康体育、森林康养等健康产业融合新业态初步发展。二是 2017 年至今。2016 年国家卫生与健康大会的召开以及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行,极大地鼓舞了学界健康产业的研究热情,2017 年健康产业发文量达到历史最高194 篇。健康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健康产业以及中医药健康产业成为研究的热点。“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理念不断深入,健康产业不断扩容。健康地产、健康旅游、健康养老、健康休闲体育等产业融合不断深化,健康服务过程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以及健康大数据的管理和整合分析等新兴模式不断推陈出新[13]。各地也都将健康产业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战略产业,打 造“医、药、游、食、养、管”六位一体的现代健康产业体系。这一阶段在前期健康产业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视角更加开阔[14],研究方法更加成熟[15],研究质量也不断提升。

4      国内健康产业研究趋势前瞻

4.1      健康产业尚有很大发展空间,产业融合发展新 业态、新模式研究将成热点    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 2030 年健康服务业总体规模要超过 16 万亿,《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 年)》提出到2022 年, 我国将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据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测算,2018 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 6.4 万亿 ,同 比增长约12.4%,占 GDP 的比重为 7.08%,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超过15%,因此我国健康产业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健康与养老的融合,健康与旅游的融合,体育与健康的融合,食品与健康的融合以及互联网与健康的融合将持续作为研究的重点。同时,健康金融、健康保险、环境健康等新业态研究将进一步深入。

4.2       健康产业研究方法将更加丰富,多学科研究将 提升健康产业研究质量 健康产业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没有属于自己研究领域成熟的理论,研究 方法较为单一,学界大多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 法来进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不足。同时,由于统 计口径的模糊和统计制度的缺失,我国健康产业的 产业规模、产业发展指数、产业贡献度等研究不足。

2019 年《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对健康产业统计口径的界定将为我国未来健康产业的定量研究 提供依据,健康产业研究也将更注重完善数据统计 分析及发展成效测度,使研究更具说服力。健康产 业研究属于交叉学科研究,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基本以医药卫生管理学科学者为主。近几年也有 一些交叉学科研究的尝试,比如社会学、管理学[16]、经济学[17]、金融学[18]等学科的研究,未来健康产业研究将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交叉和互动,形成创新性 成果。

image.png

4.3       健康产业研究范式和研究路径将更加多元目前健康产业的研究多为从供给方的角度进行对策研究,未来健康产业研究应当加强需求侧的研究,指导健康产业精准回应居民健康需求[19][20]。随着城市化推进和老龄化加剧,居民健康需求向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直接影响健康产业产品、商业模式和制度机制的创新,加强需求侧研究将拉动整个健康产业向精细化、个性化和纵深化发展。目前健康产业的研究多为单一地域研究,未来健康产业将朝着区域一体化、集聚化发展,伴随着健康产业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将促进健康产业研究领域的地域合作交流。目前健康产业的研究多为政策引导层面的研究,缺少监管规范层面的研究,今后健康产业研究也将在促进健康产业扩容的同时坚持审慎的原则 ,促 进健康产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21]。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居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图谱的迭代、医学模式的变革以及全社会健康理念的深入,“十四五”期间,我国健康产业必将迎来空前大发展,在国际国内双 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引领新一波经济发 展热潮。未来健康产业研究将在完善健康产业数 据统计分析及发展成效测度的基础上加强定量分 析,拓展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研究,丰富研究方 法、研究范式和研究路径,加强研究合作交流和多 学科互动,促进我国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昊,张毓辉,王秀峰,等. 我国民族地区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J]. 中国卫生经济,2018,37(3):77-82.

[2] 王昊,张毓辉,王秀峰,等. 国际健康产业发展趋势与经验研究J. 卫生软科学,20183267-9.

[3] 翟俊霞. 河北省健康产业进入京津市场的构想与切入点[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4):179-180.

[4] 焦旭祥. 把握跨界融合大趋势 谱写健康产业新篇章[J]. 浙江经济,2017(15):6-8.

[5] 魏巍,张慧颖.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京津冀健康产业政策文本量化比较研究[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8,11(7):54-60.

[6] 张车伟,赵文,程杰 . 中国大健康产业:属性、范围与规模测算J经济研究参考,2018663-1325.

[7] 张车伟. 关于发展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思考[J]. 人口与社会,201935118-22.

[8] 鲍勇. 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基于健康中国的思考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939278-82.

[9] 鲍勇,王甦平. 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战略与策略J.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6887-890.

[10] 王禅,杨肖光,白冰,等 . 美国健康产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卫生经济,20143312116-119.

[11] 邱灵. 加快将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新增长点[J]. 宏观经济管理,20161141-43.

[12] 王晶晶,丰志培,陶群山. 安徽省健康产业发展论略[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3):229-232.

[13] 海青山,金亚菊. 大健康概念的内涵和基本特征[J]. 中医杂志,201758131085-1088.

[14] 唐钧. 大健康与大健康产业的概念、现状和前瞻 ———基于健康社会学的理论分析[J]. 山东社会科学,2020(9):81-87.

[15] 张毓辉,王秀峰,万泉,等. 中国健康产业分类与核算体系研究J. 中国卫生经济,20173645-8.

[16] 倪春霞,张晓燕 . 从公共产品理论看健康产业的概念与分类J. 卫生经济研究,201669-11.

[17] 刘治君,裴敬,罗增永,等. 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的健康产业概念探析[J]. 卫生经济研究,2015(11):25-29.

[18] 王婷婷,徐阳洋. 关于健康产业中的互联网金融运行研究[J]. 新金融,2016(2):37-42.

[19] 侯仕敏. 新中国 70 年我国健康需求与健康产业的变迁[J]. 人口与健康,2019(11):31-34.

[20] 孙燕茹,聂礼贺,陆召军,等. 徐州市糖尿病病人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模式的接受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 安徽医药,2020,24(4):751-755.

[21] 黄蓉,傅智能 . 基于CiteSpace 的大健康产业研究可视化分析J. 社会科学动态,2020557-62.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 电话咨询

  • 1383820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