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7天职称论文网! 

热点推荐词:

职称论文发表范文

俄乌冲突对全球原油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对策研究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2-09-26 10:11:43    

[摘要]俄乌冲突对全球原油贸易的影响包括西方国家制裁阻挠了俄罗斯原油出口贸易、俄乌冲突加剧了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位震荡、加快改变国际原油贸易格局、全球能源转型替代进一步加快等几个方面。对于中国而言,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原油进口成本和下游企业成本增加,通胀压力上升,中俄原油贸易也好中有忧。应进一步加快推进原油进口多元化战略、努力提高国内石油保障能力、加快改善中国能源结构、提高中国原油定价话语权,不断巩固深化中俄原油贸易,更好地保障中国原油安全。

[关键词]俄乌冲突  原油贸易  能源安全   国际原油价格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原油是重要的现代能源之一,是一国能源安全的基石。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而且是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在经济长期快速增长背后,是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的持续上升,从 2001 年的 30.7%提高到了 2021 年的 72.1%,远高于 50%的国际安全警戒线。在此情况下,国际原油贸易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中国原油进口贸易。2022 2 24 日俄乌冲突爆发,加之后续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多轮经济制裁措施,不仅造成了全球原油贸易的紧张气氛,而且使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面对如此局面,对海外原油有着很高依存度的中国,将面临更加不确定的进口来源和进口价格,让中国能源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一、俄乌冲突对全球原油贸易的影响

(一)西方国家制裁阻挠了俄罗斯原油出口贸易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和出口国家之一,2021 年,俄罗斯原油储量约占世界的6.2%,产量仅次于美国达 5.34 亿吨,出口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达 2.29 亿吨。俄乌冲突发生以来,西方国家持续在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出台制裁俄罗斯措施。其中,包括禁止对俄能源部门投资、禁止向俄转让能源技术等等,一些较为激进的欧盟国家开始禁止从俄罗斯进口原油。除了欧盟国家,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更是直接明令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和天然气。不仅如此,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停要求全球选边站,跟随制裁俄罗斯,在巨大的压力下,一些能源贸易企业不得不从能源领域撤资或是中断贸易合作。比如,国际原油贸易巨头中的英国 BP、美国埃克森美孚、荷兰壳牌等都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全球最大的独立原油贸易商维托尔能源也宣布与俄原油产品交易将在 2022 年底完全停止。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来自俄罗斯反制措施卢布结算令,根据该法令,俄罗斯企业与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企业的交易必须经俄政府批准,且全部使用卢布结算,如此一来,那些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的国家,面临卢布结算令也将更难实现与俄罗斯的正常原油贸易。[1]

(二)俄乌冲突加剧了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位震荡

自 2021 年以来,包括原油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普遍上涨,而俄乌冲突的爆发, 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位震荡。一是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高位。在俄乌冲突爆发前, 国际原油价格受到全球经济复苏、市场需求增长和宽松货币政策影响攀升到了高位。而在俄乌冲突影响下,国际原油价格保持高位的动力更加坚挺。3 月 8 日,纽约 WTI 原油期货和布伦特原油分别达到 123.7 美元/桶和 127.98 美元/桶,均为全球金融危机后的高位。此后,国际原油价格一直保持在高位,7 13 日,国际原油价格刚刚回落到 100 美元/桶。在俄乌谈判迟迟没有进展、市场持续恐慌的背景下,国际原油价格还将保持高位震荡。二是国际原油运输成本上涨。在一些制裁措施综合影响下,俄罗斯原油出口的意愿明显下降,波罗的海海运价格持续上涨。而且受到俄乌冲突影响,国际海运安全受到挑战,同样拉升了国际海运价格。三是国际原油市场风险上升。受到制裁后,俄罗斯原油出口受阻,国际原油市场气氛紧张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加剧国际原油市场风险。国际权威机构预测显示,2023 年国际原油平均价格会在 90100 美元/桶之间震荡。[2]

image.png

(三)加快改变国际原油贸易格局

俄乌冲突对国际原油贸易格局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一是俄罗斯原油贸易情况的改变。在西方国家制裁下,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对俄原油禁运令下,俄罗斯原油出口出现下降。2022 年 6 月又减少了 65 万桶/日。如果欧盟后续对俄原油出口采取更严厉制裁,俄原油出口将面临更大下滑。为应对这一问题,俄罗斯原油贸易加快了向亚太地区的转向,以降低对欧盟原油出口的依赖,这从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海上原油出口的上升可见一斑。其中,印度作为全球第三大能源消费国,85%的原油进口依存度甚至高于中国,在冲突爆发前,自俄进口原油仅占其进口量的 1%,但现在进口俄罗斯原油产量已达到 95 万桶/日,约占其原油进口量的 20%,是其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在两国固有的传统关系下加持下,采取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的支付机制,俄罗斯在印度原油进口中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升。

[3]二是欧盟加快原油去俄罗斯化。欧盟一直是俄能源最大的买家,以原油为例,2021 年约有25%来自俄罗斯,进口规模达 300 万桶/日。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作为美国的坚定跟随者, 虽然还没有禁止俄原油进口,但应对措施却已全面展开。如欧洲买家已实际减少对俄原油进口,转而从中亚国家加大原油进口,并开始与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开展原油进口谈判。英国、德国等主要欧洲国家直接和中东产油国开展能源合作。尤其是美欧能源合作和原油贸易明显加强,在一系列组合措施下,欧盟原油贸易的去俄罗斯化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国际原油储备大规模投放,抑制原油增产。俄乌冲突爆发初期就有 31 个国际能源署成员国释放了超过 6000 万桶原油储备,4 月、5 月又相继有国家释放原油战略储备。向市场投放战略储备, 在平抑国际原油价格的同时,也会对国际原油增产起到抑制作用。但客观看,由于大部分欧佩克成员国缺乏增产意愿,释放原油储备并不能完全弥补俄罗斯原油出口受阻留下的空白, 市场供需难以得到完全改善,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比较有限。[4]四是美国页岩油产量将会创出新高。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位运行,给了美国页岩油发展机会,2022 年美国页岩油全年平均产量有望达到 1200 万桶/日,2023 年将 1260 万桶/日,创下历史新高,美国将会进一步巩固其全球最大原油生产国的地位。

(四)全球能源转型替代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由于各国经济增长乏力,曾经如火如荼的新能源发展遭遇困境。但在俄乌冲突爆发后,面临国际原油价格高企、原油进口和安全风险,各国对能源的稳定供应更加重视, 对能源转型替代需求更加强烈,前期受到抑制的新能源发展将会重新加速,从而加快对传统能源的补充和替代。[5]一方面,煤炭、核能等能源重新回到能源格局中。面对现实的原油进口紧张带来的能源危机,欧盟部分国家提出要恢复煤炭发电,并提高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如比利时、保加利亚提出重启煤炭发电。另外,比利时等欧盟国家还提出了加快发展核电,法国也推迟了废除核电的计划。而在此之前,考虑到核电事故的巨大风险及核废料处理问题,欧盟是比较坚定的反对核电地区。另一方面,新能源发电正在加速。相对于煤炭等能源应对方案,新能源更受欧美国家的青睐。欧盟委员会发布的 RE Power EU 计划,提出 2030 年生物甲烷和绿色氢气的生产量将分别达到 350 亿立方和 2000 万吨。英国提出到 2030 年, 低碳电力占比达到 95%,低碳氢产量达 10GW。虽然以欧盟为代表,一些国家在油价高企之际加快了新能源发展步伐,但也应该看到,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和生产链都受到较大破坏,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的局面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变得更加严峻,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涨更是增加了运输成本,各国新能源项目发展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新能源转型替代步伐会受到挑战。

二、俄乌冲突给中国原油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一)增加原油进口成本

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位震荡,对中国这样的原油进口大国影响巨大,原油进口成本和支出将明显增加。2020 年和 2021 年,中国原油进口规模分别为 5.4 亿吨和 5.13亿吨,每年原油进口费在 2500 亿美元左右。如此大规模意味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任何一次上涨都是成本和支出的大幅增加。以 2021 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和价格为例,国际原油价格每上1 美元,中国原油进口支出将增加 35 亿美元。2022 1 月,国际原油均价为 90 美元/左右,到了 6 月,国际原油均价已经攀升到了 120 美元/桶左右,每桶上涨了 30 美元,以中国超过 5 亿吨的原油进口量,初步估算中国在原油进口上将多花费 1750 亿美元。如此巨额的成本支出上涨,势必会通过原油缺口传导至国民经济下游各个行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市场价格稳定产生一定影响。[6]

(二)增加下游企业成本压力

石油是基础能源,也是最重要的化工原料,处于产业链上游。俄乌冲突爆发后的国际原油价格高企,会沿着整个产业链向下传导,下游的炼油行业、化学工业、纺织行业及机械制造等行业都会迎来成本的上升。这其中有的行业具有较强的成本转移能力,受油价上涨的影响会小一些。炼油行业和化工行业集中度较高,有些还具有垄断特点,将上涨的成本转嫁出去的能力比较强,所受影响较小。有的行业由于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低,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旦将上涨的企业成本转嫁给用户,用户就会选择其他品牌。[7]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盈利空间会大幅缩减,将面临非常大的竞争和生存压力。事实上,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 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徘徊在 120 美元/桶的高位,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出现了涨多跌少的局面,92 号汽油价格先后突破 7 /升、8 /升和 9 /升的关卡,不仅以石油作为重要原料的行业受到巨大影响,众多其他企业运营成本也增加明显。

(三)加大了中国通胀压力

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最终会通过产业链传导至消费端,不仅能源消费支出随之增加,民众购买其他消费品的成本也会增加,中国通胀压力会随之增加。具体而言,有两种传导途径。一是直接传导。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紧密联动,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国内成品油价格。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原油价格高企,国内成品油价格同样连续上调。中国超 4 亿辆汽柴油汽车的保有量,成品油价格上涨将直接提高民众交通成本。权威机构测算数据显示,油价每上涨 1 个百分点,会带动居民交通通行与服务价格上涨 0.1 个百分点。二是间接传导,主要是国际原油价格对工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原油价格关系到众多工农业原材料价格,其价格上涨会随着生产链向下传导至消费端,从而带动消费品价格上涨。[8]以农产品价格为例,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国内化肥价格出现了 30%的上涨,考虑到化肥在农业生产中成本占比 17%的情况,农产品价格出现了普遍上涨。如果国际原油价格长期保持在高位,并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推动更多产品和价格上涨,中国将面临越来越明显的通胀压力。

(四)中俄原油贸易好中有忧

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原油进口国,2021 年,中国自俄进口的原油为 7964 万吨,是中国原油进口第二大国。与此同时,在中国整个能源贸易中,俄罗斯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27%的煤炭、17%的管道天然气和 6%LNG 进口都来自俄罗斯。而且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俄能源贸易就保持着持续增加的走势。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尤 其是对欧盟出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阻力。作为俄罗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原油出口是俄罗斯的重要支柱,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是填补欧盟减少从俄原油进口后留下空白的最好选择。加之中俄贸易本身就非常密切,中俄加强原油贸易将会成为双方的自然选择, 贸易规模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增幅,这对于稳定中国原油供应和国内成品油价格十分有利。但与此同时,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发起多轮制裁,并在各个场合施压,要求中国、印度等国选边站。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已经持续多年,美国在各个领域全面打压中国,在能源领域出台针对性措施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一旦如此,中俄原油贸易将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无论是以中国支持俄罗斯为由出台制裁中国的措施,还是对中俄原油贸易设置障碍,都会影响到中国的能源安全。[9]

三、俄乌冲突下中国原油贸易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原油进口多元化战略

俄乌冲突对国际原油贸易格局的改变是深刻的,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和中俄原油贸易面临的隐患,必须加大力气深化国际能源合作,加快推进中国原油进口多元化战略。一方面, 将能源安全与外交相结合,推进国际能源合作。重点是利用当前的时间节点,深化中俄能源合作,在油气勘探、油气管道建设、原油现货贸易等方面进行合作,迅速扩大中俄原油贸易规模。发挥好“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加强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加大从这些国家的原油进口规模。同时,全面强化与中东国家的合作,不仅要扩大双方原油贸易的规模,更要从应对美国打压的角度,加快与中东国家自贸协定的谈判进程,建立双方更加互信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往来,进一步提升与中东原油生产国的原油贸易稳定性,防止美国打压。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扩大自东南亚原油进口的规模,适当扩大对非洲、南美等地区的原油进口,避免原油进口对中东和俄罗斯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构建更加安全的原油运输体系。针对中国原油进口对中东、非洲原油依赖度较高的特点,加强与原油海运沿线国家的合作, 全方位参与到对方港口、管道、船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原油海运的保障力。加快推进经阿富汗到达伊朗的原油管道建设,未来将自中东进口原油从海运转向管道运输,避开美国控制的马六甲海峡,更好地保障中国原油运输安全。[10]加强自俄进口原油的运输管道二期 建设,提高中国自俄原油管道运输能力。同时,伴随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加大中国能力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建设,强化中国能源大国国际地位,提高中国话语权。

(二)努力提高国内原油保障能力

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相比,中国现有原油资源禀赋不足,原油产量和保障能力都比较差,极大地制约了中国能源安全。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尤其是美国打压态势日益严重的情况,必须努力提高国内原油保障能力。一方面,努力提高原油生产端保障能力。重点是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提高原油勘探能力和开采水平,尤其是鼓励油田勘探与开采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老油田的原油开采率,力争实现美国页岩油开采类似的突破。通过勘探技术的提升,探明更多原油储量。发挥好中国海疆辽阔的优势,加大海洋能源勘探与开发力度,把中国近海油田建设成又一个大庆油田。通过勘探与开采两个领域的技术突破,加快中国原油产量。另一方面,努力提高中国原油储备水平。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原油市场的一系列波动,显示出突发事件中原油储备的重要性。针对中国原油储备规模小、储备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应加强战略原油储备体系建设,从扩大储备规模入手,加快原油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中国成品油使用特点,将当前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的原油储备基地向中西部扩展,建设覆盖全国、安全性更高的原油储备体系。[11]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原油储备体系,允许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原油储备库,形成以国家战略储备为主,企业商业储备为辅的储备体系,确保中国能够拥有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半的战略原油储备,帮助中国更好地应对国际原油领域的动荡起伏。 

(三)加快改善中国能源结构

中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面对油气资源禀赋的现实,应加快改善中国能源结构,提高其他能源的利用水平。一方面,改进传统能源利用水平。针对中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应加快煤转气、煤转油等技术的攻关,实现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同时,加快在煤炭资源丰富地区电厂建设步伐,加快提高高效率、远距离电力运输网络建设,实现煤炭资源在产地的直接利用。另一方面,加快新能源建设步伐,提高清洁能源供给能力,以减少对原油能源的依赖性。围绕氢能、核能、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资源,有重点、有计划地推进相关技术攻关,在国家层面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组织有实力的企业联合相关高校院所进行相关设备、技术研发。组织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快氢能在交通、发电、工业等各个领域的推广运用, 形成规模化的氢能产业。特别是针对日本等国在氢能汽车的发展,引导鼓励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在发展电动汽车的同时,组织力量发展氢动能汽车。重点是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扶持力度,出台力度更大的支持政策,建立相关创新基金,完善财政金融信贷渠道,鼓励科技创新,建立更加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12]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降低中国 原油消费量。除此之外,根据中国能源安全需求和国际气候变化治理的需求,加强国际可再生能源技术合作,鼓励国际创新实验室建设、可再生能源科技园区合作等,在提高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中国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

(四)提高中国原油定价话语权

当前全球原油定价体系是二战后美国建立起来的,20 世纪 70 年代美元与石油挂钩,进一步强化了美国在原油定价上的绝对优势地位。随着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到来,美国在原油定价领域的力量实际上是在变弱的,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企虽然让美国能源企业获利极高,但在巨大的通胀压力下,虽然美国政府多次表示希望欧佩克增加原油产量,但除沙特、阿联酋外,其他欧佩克成员响应了了,也表明美国的控制力下降明显。应抓住时机, 多种手段并用,提高中国原油定价话语权。一方面,加强国内原油期货市场建设。针对当前期货市场在原油定价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继续加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重点是丰富原油期货交易品种,增加交割仓库库容,建立更加丰富的能源品种体系。同时,进一步丰富原油期货衍生品品种,在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通过国内期货市场建设,加快推动上海原油期货成为亚洲原油定价基准,切实提高中国在国际原油定价领域的话语权。另一方面,配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国际原油贸易中加大人民币结算业务。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面对西方国家制裁,加快了原油贸易去美元化的步伐,加上之前伊朗原油出口去美元化,中国应利用原油第一大进口国的优势地位,努力扩大在原油进口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并逐步推行原油贸易中用人民币计价的做法,从而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原油贸易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刘满平.俄乌冲突重构全球能源供给版图[J].国企管理,2022(12):18-19.

[2]  朱昌海,李文翎.地缘冲突让欧洲能源供应蒙上阴影[J].中国石油企业,2022(3):50-51,111.

[3]  李亚东,武佳薇,孙玉奎,等.俄乌冲突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外汇,2022(6):6-9.

[4]  王海滨.俄乌冲突对世界和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J].云梦学刊,2022(4):20-28.

[5]  王佩,任娜,蔡艺,等.高油价下全球石油市场新特点和石油贸易新趋势[J].国际石油经济,2022(6): 35-44.

[6]  吴德堃.俄乌冲突对国际能源格局的影响和启示[J].中国能源,2022(3):14-18.

[7]  本刊编辑部,孙明华,王继勇,等.乌烟瘴油气——俄乌冲突与骤然放大的能源安全角[J].国企管理,2022(8)24-42.

[8]  崔宏伟.俄乌冲突下欧盟深陷能源供应危机[J].当代世界,2022(4):73-74.

[9]徐渭熊.俄乌冲突引发“蝴蝶效应”[J].中国对外贸易,2022(5):24-26.

[10]  刘满平.俄乌局势对能源市场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当代石油石化,2022(4):1-4,10.

[11]  李晓依,许英明,肖新艳.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石油贸易格局演变趋势及中国应对[J].国际经济合作,2022(3):10-18.

[12]高伟东.俄乌冲突重创欧洲波及全球[N].经济日报,2022-03-23(004). 

The impact of Russia-Ukraine conflict on global crude oil trade and China’s countermeasures

FAN Jian-wu, CHAO Bo-hong

(School of Marxism,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54) Abstract: The impact of 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 on the global crude oil trade includes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sanctions of western countries obstructing the export trade of Russian crude oil, 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 aggravating the high volatility of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s, accelerating the change of the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trade pattern, and further accelerating the global energy transformation and substitution. For China, since the outbreak of 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 the cost of crude oil import and the cost of downstream enterprises have increased, the inflation pressure has increased, and the Sino-Russian crude oil trade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some worries. We should further accelerate th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of crude oil imports, strive to improve the domestic oil security capabilities, speed up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energy structure, improve the discourse power of China’s crude oil pricing, continuously consolidate and deepen the Sino-Russian crude oil trade, and better ensure China’s crude oil security.

Key words: Russia-Ukraine conflict; crude oil trade; energy security;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 电话咨询

  • 1383820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