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7天职称论文网! 

热点推荐词:

职称论文发表范文

数字乡村发展标准化模式探析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2-09-15 14:26:51    

【摘要】世界各国都在加快信息技术的创新,带动一批新产业、新模式、新产品的产生,推动全球经济格局变革,也为乡村向 数字化转型发展创造了重大的机遇。本文将从数字乡村发展现状、发展模式等方面入手,分析其特点、优劣情况以及发展成果, 并总结出适于我国数字乡村标准化发展建议。

【关键词】数字乡村;标准化;发展模式

【DOI 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2.Z1.012 

On the Standardized Model of Digital Rural Development

LUO Xin-yu,ZHANG Xin-ran,XU Chen,XU Qia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s,China  Jil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accelerating the innov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pawning batches of new industries, new models,and new products,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ic structure,and creating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for rural villages to transform and develop towards digitalization. This paper will start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digital villages,analyze its characteristic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nd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and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suitable for my country's digital village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digital village;standardization;development model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因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具体表现为地域性、公共性和长期性。

数字乡村的建设是在全面掌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业态的前提下,由中央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分阶段行动计划。在供给层面要加大对公共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需求层面要调动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涉农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的积极性,加强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和宣传,提升经营主体应用数字技术展开农业生产生活的能力,因地制宜地建设好数字乡村[1]。

image.png

1      数字乡村发展现状

1.1     国内数字乡村发展现状

数字乡村作为新型农村发展目标,有效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当今各国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虽然我国数字乡村发展宏观条件良好,数字乡村发展潜力巨大,但仍存在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各部门数字化发展水平不均的问题。

1.1.1     宏观政策条件良好

针对数字乡村建设,我国政府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的要求,我国乡村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发展数字农业。2019 年 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目标:2020 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2025 年取得重要进展,2035 年取得长足进展,到21 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2019 年7 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主要任务分工方案》,对数字乡村建设各项任务进行明确分配,要求各部门发挥职责,有序推进落实数字乡村建设。2020 年7 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对我国数字乡村试点进行战略部署。

2021 年2 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指出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正逐步完善,数字乡村试点有序开展,因地制宜地将乡村特色与乡村数字化发展战略有效结合,使我国数字化乡村发展呈现出多种类型。

1.1.2     数字乡村发展潜力大

目前,我国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数量不断增加。多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各具特色的数字乡村示范县,为其他地区数字乡村的发展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我国众多大型企业近年来也纷纷助阵数字乡村建设,布局农业农村领域发展, 除基于互联网的基础性建设外,还在政务、环境治理、平台建设等领域进行创新研究,有效推动了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6 年的22.6 万亿元到2020 年的39.2 万亿元,增长了16.6 万亿元,增幅达73.5%。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6 年的0.89 万亿元到2020 年的1.79 万亿元,增长了0.9 万亿元,增幅达101%。这是数字经济释放红利,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缩影[2]。

1.1.3     发展状况不平衡

我国数字乡村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首先,从总体看,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极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良好,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方面存在极大的优势,因此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进程较快;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完善,甚至仍处于乡村转型发展的策划阶段,因此整体进程落后于东部。

其次,同一地区各方面数字化发展状况不均。由于国家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大部分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好,但是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涉及经济发展方面,还包括政务治理、教育、医疗、技术推广等多方面,因此, 如何合理分配资金投入,以及多方面协调发展仍是当前数字乡村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1.2     国外数字乡村发展现状

相较于我国,发达国家在数字乡村方面具有较长的探索发展历程,模式也更加完备成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但各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发展水平都不相同,所以我们在总结各发达国家数字乡村发展模式与现状后,要立足我国乡村状况,适当借鉴并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以下是对各发达国家数字乡村现状的归纳总结。

1.2.1   美国数字乡村发展模式——多元共进的矩阵型发展模式

在农业水平、产业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等多个领域, 美国的乡村数字化水平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凭借其广阔的土地面积和肥沃的土壤优势,再加上现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如今形成了多元共进的矩阵型发展模式。

在该模式下,政府主导建设配备基础型设施,如合理配置资源、安装优化宽带等,其次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进行延伸型项目规划,主要从技术层面建设数字乡村。在专业水平方面,对农民定制个性化教育,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在技术方面, 将农业用具与数字化设备相结合,科学监测农业状态;在销售方面,构建线上交易平台,扩大销售范围;在监管方面,乡村与外部公司合作,对生态、销售等方面进行深入管控,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美国很多小型公司采用网络全覆盖技术,专门负责收集分类乡村各个角落里的垃圾,确保乡村的生态不受破坏,并且有利于后续对垃圾的处理,真正地做到了环保与经济共行。由此,美国的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带动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1.2.2 英国数字乡村发展模式——“政府+经营者+协会”模式据了解,英国是世界上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180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不足26%,而2005 年英国的城市率已达90% 以上[3]。因而英国的乡村地区人口较少,同时也让英国人民对此格外珍惜和保护,尤其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业,形成了英国特有的乡村品牌特征,如田园风、古堡复古风、生态农业等。自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电子邮件、互联网、移动电话和数字电视在农村普及[4],使英国的乡村处于一个较为完善系统化的发展状态下。英国开始采用“政府+经营者+会”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业,为各类乡村旅游设置网站,提供方便快捷的预订服务。同时英国还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规定, 实施农民补贴和农业保护政策,通过对农业区域规划合理分配,大力推动英国的数字乡村建设。因此,公司和政府的协同作用为英国乡村提供了基础保障设施;互联网与政策的协同作用保障了英国乡村网络健康有序地发展;数据信息与乡村产业的协同作用对农产品的研发和销售给予一定帮助,这些共同促进了英国数字乡村的建设发展。

1.2.3   日本数字乡村发展模式——政策导向与信息技术支撑的联动型发展模式

日本土地稀少,乡村地区各种资源相对匮乏。日本政府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力求每一份资源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日本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政策的制定,并结合信息技术支撑联动发展[5]。

政府政策的支持决定了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数字技术可以将稀缺资源有效整合,提高农村产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日本的数字乡村建设采用了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撑双向联动的发展模式,即由政府构建数字乡村建设的整体框架和发展目标,再由其他部门与各大公司具体实施,将国家的财政投入、公司的技术投入以及产业的信息投入进行充分利用,成为农村产业与数字化充分结合的代表。

日本数字化乡村发展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环保。在很多领域中,日本乡村建设已经达到了国家最低标准,政府也在尽力完善地方财政结构并吸引民间投资者。日本乡村地区的良好环境是在经历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后而形成的[6]。日本在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尤其是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设施已经十分完善,加上日本严苛的垃圾分类标准, 最大限度地降低垃圾堆积量。现在日本道路上基本没有垃圾桶,乡村更是整洁干净。因此,日本数字化乡村建设不仅使乡村成为生产研发农作物的场地,同时还起到保护资源、发展旅游业等作用。

2      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

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数字乡村可以利用大量数据来提高发展效率。在乡村振兴中,数字化技术在乡村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数字乡村已经成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的重点发展方向。数字乡村是农业农村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战略, 也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为了有效提高各地区数字化发展效率和水平,需要实施相应的标准化举措。

2.1 数字与农村产业标准化:依靠地域优势发展高质量乡村经济

大数据作为一个全新要素,可以对农业生产、管理、销售全过程进行改造,由此开发乡村经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将数字化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一,借助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作物的远程控制,如温室种植中的温度、光照时间、强度的控制等,还可以实现远程遥控各类灌溉设备等。第二,建立大数据平台可以提升乡村产业经营管理。管理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此来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第三,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智能终端设备及时学习和了解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提升其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熟练度,充分了解市场变化及行情。

2021 年1 月,浙江省出台了《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主要任务是促进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数字牧业、智能温室大棚建设,同时, 推进农村牧区流通服务建设,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具有乡村特点的文化产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等,实现乡村产业链延伸和拓展,从根本上唤醒乡村发展的内在生产动力,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7]

江西省赣州市在建设中国安远进出口水果产业园的基础上,建设了赣南脐橙大数据中心,通过设置赣南脐橙区块链源头、价格指数发布、信息服务、网上平台交易、供应链金融服务五大板块,建设数字化物流、ERP 云仓、供应链服务三大平台, 推动脐橙产业数字化的转变。

襄阳通过一些品牌的相关数据对比,将“襄阳高香茶”作为该区的公用品牌。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但襄阳地区部分企业利用电商平台进行网上交易,拥有不菲的收入。以襄州区的锅巴为例,疫情期间日销售超过万单,销售量是2015 年的几倍。目前,襄阳锅巴企业已经有了30 多家,每年通过电商实现销售额40 亿元以上,年转化各类粮食1 亿多公斤。

日照的有机茶叶基地,农民借助5G 技术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按照实际情形调整作物的生长环境。泰安新泰完美将“5G+”应用于光伏农业,创造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并且让1.5 万名农民获得就业机会,为资源型城镇转型提供了新的模板。

2.2   数字生活标准化:建设优质数字化乡村

加大农村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的投入,让信息终端有所保障,大力宣传与数字乡村有关的应用,打造为农民服务的信息平台,让益农信息为广大农民提供帮助[8],尤其在教育、医疗、商业、旅游和法律等方面,要提高服务能力,让农民感受到这些服务的存在。

江西省玉山县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平台已全面投入使用,根据县区的实际问题和资源,解决农村电商相关的问题。目前,玉山县已完成 5G 基站建设 98 个,快递进村工程覆盖224 个行政村。全县电子商务企业已达3000 余家,网店总数6000 家,线上平台建成10 个。玉山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带动1200 余户农民创业致富。

内蒙古自治区将城川镇金元街打造成数字乡村示范一条街,综合整理街道两边的餐饮、酒店、超市等店铺信息,搭建“一街一码”“一铺一码”信息平台,构建线上的数字一条街。城川镇加快特色数字农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网络的融合,优化农业农村资源要素配置,打造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目前,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智慧畜牧业示范基地达20 个。同时城川镇大力推广新型智能农机装备,推进北斗、5G 技术在大型农机具上的应用,提升农机化生产作业效率。

2.3   绿色乡村标准化:倡导村民在乡村绿色生活

日常农业生产中,应引入先进技术,降低不必要的能耗, 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环境质量监测。倡导绿色乡村生活,首先,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农民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其次,通过“数字乡村+网格”的方式更为有效方便地检测土地情况。

禁止滥用自然资源,监管被污染区域。利用卫星、无人机监测乡村中一些相对比较敏感和脆弱的生态区域。气象部门应该对农民提供帮助,灾害天气来临前,提醒农民保护好农作物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打造数字乡村甚至是美丽乡村。成都市新津区积极打造公园城市,推动一系列产业链的规划整合,把农博园变成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板,推动形成“新乡村产业生态”。

2.4   乡村治理标准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数字治理是运用数字技术为乡村自治提供帮助,推动乡村与农民之间的内部治理,乡村与政府之间的上下治理,乡村与企业之间的连接治理更加智能、互联、高效[9]。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可以利用大数据构建“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 的模式,将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融入乡村治理,在构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时提供更多可行的操作,实现对乡村的全方位监督和管理[10]。例如,杭州余杭区中泰街道设置“智汇中泰”平台,优化基层治理,平台设有村务、党务、财务、建议等 7 大版块。

5G 的发展对数字乡村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信企业可以助力数字乡村,为农民提供线上平台,提升乡村的治理水平,让农村的产品走出去,让农民收入增加,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由此,可以发展一个企业农村新体系。江西赣州利用公共品牌,成立三百山品牌运营公司,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打造和运营“三百山区域数字公共品牌”,以数字化品牌引领产业数字化更进一步。

2.5   人才培养标准化:培养信息时代人才

举办活动,让专业人士给农村中的留守儿童、老年人普及网络知识,也可进行有奖知识竞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并从网络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引导城市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向乡村流动,促进城乡资源合理配置。相关农村负责人员可以挑选对数字乡村感兴趣的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队伍建设,认真学习相关网络知识,成为村里在网络方面的技术人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运用网络帮助学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完美推动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倡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带动乡村中小学,惠及每一名学生,通过网络帮助乡村学校能够完整地开展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

赣州安远县电商集团与安远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派专业人士给该校的4 个电商班共200 多名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授课,培育了一批企业急需的电商人才,同时深入乡镇、村组,普及直播、短视频等网红农人的相关知识, 推进“村红村播”培养计划,培养一支懂网络、善运营的数字乡村建设队伍。

海南澄迈县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培养数字乡村人才。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大对数字乡村发展有兴趣的重点人群进行专业培训。政府应鼓励并采取相应措施带动此类发展。

3      数字乡村发展建议

3.1     国家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发展数字乡村,加快乡村发展模式转化,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间数字化差距。数字乡村依靠高技术物质资本和高学历人力资本的投入,受需求和供给不足的双重制约,具体表现为地域性、公共性和长期性。所以要保证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齐全、完备、充足,做到农民“想用就能用”。

首先,国家应完善顶层设计,做好总体布局,为乡村数字设施建设提供整体保障;其次,地方政府应根据中央发展规划,结合本地现阶段发展情况,合理安排阶段性设施建设目标,将中央相关政策要求及时落实到位。上级相关部门应对地方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考察,对地方政府不作为、落实效果不佳等情况要及时处理,以保证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真正 落到实处。

3.2     坚持“经济+生态”的发展路径

首先,乡村数字化转型应考虑当地村民的利益,使国家发展与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并行,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乡村发展与自身紧密相关,这样才能使当地村民积极参加乡村发展转型, 积极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安排。经济是民生之本,也是村民最重视的一方面。只有乡村数字化转型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个人,使村民的生活水平切实提高,农民才能认识到乡村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其次,乡村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将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只有乡村生态环境良好,乡村经济才能做到持续发展。数字乡村发展首先要利用好地域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当地情况以及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路径;其次,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升乡村生态保护信息化水平,利用高新技术对生态脆弱地区进行监控和保护,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3.3     乡村政务治理数字化

对乡村政务管理系统,也应进行数字化改造,与国家政务系统相接。乡村政务治理数字化,一方面可以使其他地区治理经验应用于乡村政务,使乡村政务更加科学、更加行之有效,构建网络化治理平台,提高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乡村治理缺乏经验而导致的乡村政务治理不当和管理方式极端等问题。

3.4     加强相关网络知识教育

数字乡村发展不仅要提升村民物质生活水平,更要使其精神生活同步发展。只有改变村民意识,提升其思想高度,才能真正缩小城乡鸿沟,推动乡村发展。由于我国推行义务教育多年,所以村民在基础文化知识方面掌握情况较佳。目前城乡主要差距体现在网络知识以及科技信息掌握方面。要加强对村民科普知识的普及,提高村民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使每一位村民在认识网络并接受网络的基础上,想用网络、会用网络,让农民享受到网络普惠乡村的发展成果,从而推动其自身的成长和乡村的发展。

4      结语

数字乡村发展是现阶段国内外乡村转型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发展方向上,既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发展的先进举措,也要合理分析当地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现状,因地制宜地设定乡村发展标准化路径,最终真正实现数字乡村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燕. 中国数字乡村的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J]. 探求,20212108-115.

[2]       庞国光,伍国勇,卢凤雏. 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困境及路径探析[J]. 新疆农垦经济,2022(1):25-32.

[3]       邹延睿. 英国城市化对我国城镇化的启示[J]. 法制与社会,201125219-220.

[4]       郭永田. 英国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建设[J]. 世界农业,20132105-109.

[5]       蒋璐闻,梅燕. 典型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 经济体制改革,2018(5):158-164.

[6]       染野宪治. 日本农村环境保护的经验[J].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8844-48.

[7]       冯朝睿. 以数字乡村助推乡村振兴[J]. 社会主义论坛,2021935+49.

[8]       吴晓曦.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西南金融,2021(10):78-88.

[9]       沈费伟,叶温馨. 数字乡村建设: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策略选择[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41-53.

[10]    朱瑶瑶. 智能数字乡村建设的要点分析[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9):33-34.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 电话咨询

  • 13838208225